新闻动态

    当前位置: 首页 -> 新闻动态 -> 正文

    【中国工信新闻网】着力打造生物制造新增长引擎

    来源:中国工信新闻网 作者: 发布时间:2025-10-24 浏览次数:

  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“积极打造生物制造、商业航天、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”。“生物制造”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体现了我国对生物制造的高度重视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,生物制造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话题。

    生物制造利用生物体(细胞)的生理代谢机能或催化功能,通过工业发酵工艺规模化生产化学品和高分子材料、燃料和药品,是一种以工业生物技术为核心的先进生产方式。生物制造的发展有助于实现工业生产的绿色转型,可以推动新材料、新药物、新能源等领域的创新,为传统产业提供升级改造新路径。

    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制造发展,《“十四五”生物经济发展规划》明确将生物制造作为生物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,打造生物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。

    生物制造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及发展潜能。近年来,我国在生物制造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,但也要看到,当前我国生物制造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只有2.4%,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我国具备良好的生物制造基础,未来应多措并举加快释放生物制造发展潜力,着力打造好生物制造这一新增长引擎。

    加快释放生物制造发展潜力,要持续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。这能够有效激发产业创新动力。要聚焦生物制造企业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,建立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,保证政策的公平性和市场的有序性;要畅通研究成果转化渠道,提高生物制造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。全国政协委员、民盟武汉市委主委舒晓刚建议,加强生物制造相关的生物安全和伦理风险研究评估,加快制订相关行业标准,促进生物制造产业可持续发展。

    加快释放生物制造发展潜力,要坚持培育壮大创新主体。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,培养有竞争力的产业创新主体至关重要。要支持和引导生物制造企业深化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;要不断发挥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、重点实验室等作用,加快前沿技术和共性技术供给;要推进生物产品的技术创新和示范验证,形成“应用示范—反馈改进—能力提升—广泛推广”的良性发展循环。全国政协委员、北京协和医院党委书记吴沛新建议,以生物制造为试点深化改革,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,激发生产要素创新活力。

    加快释放生物制造发展潜力,要着力完善产业生态。生物制造的价值链涵盖众多环节,企业独自完成产品从生产到深加工的全过程挑战重重。要着力构建生物制造产业生态系统,使得产业链企业能够各展所长,通过集群化发展模式,实现共同进步,特别是要促进化工、医药、材料、轻工等关键工业领域与生物制造技术的深度结合。舒晓刚认为,应推动从生物制造到生物智造的升级,加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生物智造基础研究,不断强化校企产学研协同共进,鼓励龙头企业发挥带动效应和辐射作用,促进产业链融通创新和做大做强,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多方联动。

    加快释放生物制造发展潜力,要着力丰富应用场景。生物制造涉及很多行业,这些行业之间存在紧密联系,形成了错综复杂的产业链和多样化的工艺流程。要根据当地产业发展特色,因地制宜地引导相关生物技术进入产业,形成“技术-制造-产品-市场”的有效循环;要不断打造应用试验场,定期遴选发布应用场景清单和推荐目录,建立优秀案例和解决方案库,打造特色化的标杆示范场景。全国人大代表、农工党浙江省委会主委葛明华建议,以生物制造为先进制造业发展重点,加速生物医药产业迭代升级,增加优质健康消费供给。

    时不我待、只争朝夕。我们要加快释放生物制造发展潜力,让生物制造产业真正成为绿色生产方式的引领者、科技创新产业化落地的推动者、产学研转化的践行者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支撑者,助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。

    编辑:陈相龙

     

    联系我们

    地址导航: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

    邮政编码:430062

    联系电话:(027)88664102

    • 生科院官微

    • 健工学院官微

    • 化院官微

    • 资环学院官微

    • 材料学院官微

    版权所有 © WilliamHill·威廉希尔(英国)官方网站-Global Platform 鄂ICP备05003305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